小暑防暑湿 中医 “清养四联法” 助您安度伏前关键期
中医网zhongyi123.cn · 西安聿怀堂国医馆 · 2025-07-07 21:02  阅读67650次
小暑是伏天的前哨站,此时清养得当,可减轻三成 “苦夏” 之苦。
 

  小暑至,伏将始,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,此时热浪裹挟湿气,人体易陷入暑湿困脾、气阴两伤、心火亢盛的状况。中医强调 “长夏属脾”,需以清热解暑、健脾化湿、益气养阴为核心,下面为大家分享一套 “食养 + 茶饮 + 成药 + 外治” 的组合拳,帮您破解伏前综合征。

食疗清养:解暑不伤正

  (一)三豆冬瓜汤(午间解暑)

  组成:绿豆 30g、赤小豆 30g、白扁豆 20g、冬瓜 200g(带皮)。

  豆类利湿解毒,冬瓜皮清暑效果更好,很适合高温作业者饮用,能在午间帮您解暑。

  (二)莲藕小米粥(晨起养胃)

  组成:鲜藕 100g、小米 50g、茯苓 15g、莲子 10 粒 。

  莲藕生津止渴,小米保护胃黏膜,能缓解在空调房里出现的口干便干问题,晨起喝可养胃。

茶饮调养:防暑祛湿

  (一)防暑:荷叶双花饮

  组成:荷叶 5g、金银花 3g、白菊花 2g 。

  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,能预防热伤风、头晕胸闷,为您防暑助力。

  (二)湿重:佩兰藿香茶

  组成:佩兰 5g、藿香 3g、陈皮 3g 。

  适合舌苔厚腻、食欲不振的人群,连饮 3 日,帮您祛除湿气。

  (三)伤阴特调方:参麦乌梅饮

  组成:西洋参 2g、麦冬 5g、乌梅 3 颗 。

  注意,要是有腹胀便溏的情况,可加生姜 1 片,能起到伤阴特调的作用。

中成药清养

  暑湿感冒(表现为发热头痛、恶心腹泻 ):可用藿香正气软胶囊 + 保济口服液,不过服药后要忌食甜腻食物;

  气阴两伤(表现为汗多乏力、口干尿少 ):选择生脉饮 + 清暑益气丸,糖尿病患者要选无糖型;

  心腑积热(表现为口舌生疮、失眠烦躁 ):用导赤丸 + 香砂六君丸,配合淡竹叶水漱口效果更好。

  气阴两伤(表现为汗多乏力、口干尿少 ):选择生脉饮 + 清暑益气丸,糖尿病患者要选无糖型;

  心腑积热(表现为口舌生疮、失眠烦躁 ):用导赤丸 + 香砂六君丸,配合淡竹叶水漱口效果更好。

  心腑积热(表现为口舌生疮、失眠烦躁 ):用导赤丸 + 香砂六君丸,配合淡竹叶水漱口效果更好。

外治妙招:伏前调理

  (一)祛湿三穴

  • 阴陵泉(胫骨内侧髁下):用拇指按压 3 分钟,可化脾湿;

  • 曲池穴(肘横纹外侧端):拍打 200 次,能清大肠热;

  • 丰隆穴(外踝尖上 8 寸):艾灸 10 分钟,可化痰浊 。

  (二)中药驱蚊香囊

  配方:艾叶 10g、石菖蒲 5g、薄荷 5g、丁香 3g 。

  用法简单,挂于床头窗边,既能驱蚊,还能化湿浊。

饮食红黑榜:吃对少病三分

  (一)宜食

  苦瓜、冬瓜、莲藕、鸭肉、酸梅,这些食物能清补养阴。苦瓜、冬瓜清暑热还不伤胃;莲藕、酸梅生津液防耗阴;鸭肉是伏天最佳肉食,滋阴不腻 。

  (二)忌食

  麻辣火锅、羊肉、烈酒、隔夜凉菜要避免,它们会助火耗津。麻辣羊肉如同火上浇油,烈酒醉菜则耗阳生湿 。

  小暑是伏天的前哨站,此时清养得当,可减轻三成 “苦夏” 之苦。这套融汇食养解暑、茶饮防湿、成药固本、外治通络的中医方案,能让暑湿化作排毒良机,愿大家心静身自安,顺利度过小暑时节!

(注:西安聿怀堂国医馆文章分享科普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不适及时就医)

820*100
最新发布TOP  
 
名医 +
关于我们  -  服务体系  -  寻求报道  -  联系方式
陕ICP备17021894号-4
版权所有 中医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/镜像/复制
Copyright © 2025 zhongyi123.cn All Rights Reserved
中医网致力于弘扬国医国粹,推广中医药文化,助力中医药发展,是中医药交流、活动中心,是把国医国粹介绍给世界的一个窗口。
全程策划执行:中医网 中医网—弘扬国医国粹,推广中医药文化,助力中医发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