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网 收藏记住
推广中医药文化 助力中医药发展
首页 法规 观察 名医
品牌 文化 科教 好物

减肥第一步 是戒掉碳水化合物

 中医网·新文·2021-08-24  1380关注

减肥,正确的做法是什么?

不吃碳水?

其实明星减肥不吃碳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,而且效果显著,所以很多人为之效仿。

是的,不吃碳水确实能减肥,甚至有人一个月减掉20-30斤。

说到这里,你是不是非常想尝试?但是你真的受得了不吃碳水所带来的的危害吗?

什么是碳水化合物?

碳水指的就是碳水化合物,包括淀粉和糖类,主要是给人体提供能量,相当于人体的“血包”,每天人体大约60%的能量来自于碳水化合物。 碳水化合物主要分为5类:葡萄糖、果糖、糖原、抗性淀粉、纤维。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 物在人体内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。

首先,从葡萄糖说起。葡萄糖是食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单糖,也是身体能量代谢的最直接 来源,能够补充体液和热量,维持我们身体的活力,所以葡萄糖在医院运用的非常广泛。

其次,碳水化合物还有果糖,换句话说碳水化合物觉不单单指米饭,还有水果中的果糖也 是其中之一。果糖是一种单糖,它能够在肝脏内转化成葡萄糖,在给身体提供能量。除此之外,果糖有一定缓解疲劳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。

此外,糖原也是碳水化合物一种,它分为肌糖原和肝糖原,前者主要给肌肉组织收缩时供能,后者则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,糖元在体内酶的作用下,能够分解为葡萄糖,为机体供能。

另外,说到碳水化合物也不能忘记抗性淀粉,它是一种难以被消化的淀粉,它能够减少 脂类物质的吸收,以及与脂肪酸的合成,同时抗性淀粉还能够促进矿物质的吸收以及预防便秘,具有一定的瘦身作用,所以大家要明确一点,碳水化合物并不是只能让人体长胖, 正确食用可以达到又有营养,又减肥的作用。

除此之外,纤维也是碳水化合物,就是常说的膳食纤维,它不仅能遇水膨胀,增强饱腹 感,还能加速食物通过胃肠道的速度,对维持胃肠道的功能有重要意义。 总的来说,葡萄糖、果糖、糖原、抗性淀粉、纤维这五种物质对于我们身体健康都是有益,不过有很多人就会反问了,碳水化合物,它又有哪些作用?

碳水化合物不是垃圾营养,长期不吃,身体会出现4种变化

说了这么多,可能部分人还是会想,碳水的作用不过是为了给身体提供能量罢了,但是碳水的作用绝不仅仅是提供能量这么简单,长期不吃碳水,你的身体可能会出现4种不好的变化。

  • 体重变轻,但是长期下去会越来越胖

不可否认的是,不吃碳水前期体重的确会减轻,但时间一长,体重就会反弹,最终越 来越胖。这是因为,长期不吃碳水,大脑会默认身体处于饥饿状态,然后疯狂去吸取脂 肪,以此来保证足够的能量,这时候就会出现“喝凉水都长肉”的情况。

用一个例子来形容就是,长期不吃碳水,身体一直处于饥饿状况,就会变成一个“饿死 鬼”,一旦当你进食,它就会疯狂的吃,所以不吃碳水减肥只是暂时的。

  • 越来越笨

长期不吃碳水容易导致大脑错乱,越来越笨,因为长期不吃碳水会让脂肪转化成糖,提供 给大脑用,这时候会产生“酮体”,当它进入大脑里面时,就会导致大脑错乱,慢慢的就会越来越笨了。

  • 疲惫无力

如果没有摄入足够的碳水,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给,就容易出现疲惫无力、打不起精 神的状态。比如不吃碳水来减肥的人,非常容易产生疲倦感。

  • 心脏变脆弱

《英国医学杂志》曾发表过一篇文章,表示长期不吃碳水心脏会变脆弱,比正常饮食的 人,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达1.6倍。

那么,碳水应该怎样吃,不长胖的同时又健康?

如何吃碳水,既健康又不长胖

在我们文章的第一段有说过,抗性淀粉是有一定瘦身的作用,也就是说碳水吃好了, 不但能保护身体健康,还能达到一定的减肥效果,那我们如何吃碳水呢?

要想正确吃碳水,首先要学会控制碳水的摄入量,一般来说,成人每天摄入250-400g即可。

其次,选择优质碳水,红薯、玉米、土豆等都属于优质碳水,而非优质碳水指的是精制、加工的碳水化合物,比如面包、糕点、饼干。

换句话说,把你摄入的部分精米换成红薯、玉米等优质碳水。

当然,大家也要注意,不能一味的全部摄人优质碳水,这样也会导致身体营养的不均衡。

除此以外,在减碳水的同时,还需要增加其他的营养物质,包括维生素、矿物质以及其他人体所需的营养素,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是比较好的选择。

所以要想减肥,一定要保证摄入足够的碳水,另外,多吃水果和蔬菜,少吃煎炸、油腻的食物,尤其是高脂肪食物,选择清蒸、水煮等烹饪方式,少盐、少油,做到清淡饮食。

 前:普洱茶里到底都有什么 真的可以减肥吗
 后:北京医生刘文虎的一天:帮肾病患者打好“持久战”
 
 
最新发布
 
 
返回顶部
首页 - 简介 - 联系
电话:134-8810-4732(拨)
Copyright © 2024zhongyi123.cn All Rights Reserved
中医网 - 推广中医药文化 助力中医药发展